纯防守型的后腰,现在在顶级联赛几乎不存在了。
但是他们的处境和古典前腰不同,古典前腰被淘汰,是因为现代足球讲究团队防守,压缩空间,区域结合盯人,如果只在两线之间站住位置,那么几乎就不可能接到球,没有球权也就无法发挥其优势,即便接到球了,也无法转身:
比方说上图,就是在2008年前后,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你古典前腰不是技术好,不是大局观强,不是喜欢两线之间接球吗?
我直接安排1-2个后腰看着,一个盯人,一个区域防守,压缩中路的空间,所有来自后场的球都传不到你脚下,把大部分向前的传球路线都封住。
所以,才会出现在2009年之后的10号位拉边和后撤两种解决思路,本质上就是让他们摆脱更密集的防守,给他们创造出接球空间。
而纯防守的后腰被淘汰,其实启动得更早,但是纯防守的后腰彻底落幕,则是要到2012年左右,而其中的原因是——高位压迫
的全胜时代开启。
比方说马克莱莱
,多少人印象中的马克莱莱只是一个干脏活累活的纯防守型黑又硬兽腰?
但是事实上,马克莱莱对于当年的切尔西而言,就像近些年来罗德里
在曼城当中的作用。
马克莱莱在接受《阿斯报》专访时,谈到了自己对处理球和梳理进攻的理解。他表示 “技术并不仅仅是指你传球好或会盘带,那些也是技术,技术是知道如何进攻和防守,是用传球瓦解对方阵线”。
这里多少自吹自擂的成分,见仁见智,但是在那个年代,后腰持球梳理节奏已经是成为一种潮流了。
而真正让后腰人均得会出球,还得多亏高位压迫的全胜时代开启。
因为很简单,如果你没有出球这项技能,相当于用长枪和砍刀去硬扛虎式坦克——毫无胜算。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三线提前,执行人盯人重点拦截出球路线,配合压迫抢断,后腰的位置一旦传丢,就是一个绝佳机会,能丢多少个的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关键看对方想打几个。
这种情况下,没有摆脱能力和出球能力,被压制的后腰则非但没法反击,还容易被打转换的转换——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而随着球员战术的整体性加强,球员的整体移动和战术设计当中的跑位和串联,后腰或多或少,都需要参与到一定的「前插进攻」、「前插串联」、「组织推进」、「持球推进」的四选一。
如果一个纯防守型后腰搭配一个Playmaker(组织者),那么一旦组织者被盯死,那么整个中场的推进将会土崩瓦解,而组织者,也需要一个功能性的策应后腰搭档,来打一些更有层次感和后手的推进——维蒂尼亚
和内维斯
就属于这种情况。
巴黎当年为什么就直接放弃乌加特
选择了内维斯,相信看球的朋友们应该就知晓了。
而曼联帮巴黎接盘,买了乌加特之后的后腰出球,则一直都是问题,不然这个夏天也不会传闻说要买巴莱巴了,年轻力强(24岁)的乌加特,也不会被一个33岁的老汉卡塞米罗
稳稳地摁在替补席上了。
说句公道话:
上了B费的曼联,你可以笑他漏防守,和阿莫林的战术格格不入,全场隐身,少打一人。哪怕是25/26赛季第二轮,B费丢点漏人,你可以说曼联10打11 。但是你要是上了乌加特,那可是卧底:对方12打曼联10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纯防守的后腰几乎不存在了,大伙儿多少要么带点前插的功能性,串联的功能性,要么带点组织出球的功能。
比方说切尔西的凯塞多
,不看球的真的以为他就是一个纯种黑又硬,但是实际上他才是操控切尔西守转攻节奏的:
比方说利物浦的格拉芬贝赫
,除了防守之外,也是掌管利物浦提速守转攻的节拍器:
还有更早一点的布茨克斯
,后场出球的时候落位成为三中卫,协助出球组织。
打到进攻三区的时候则提前到后腰位置作为接应性出球点掌管进攻方向。
名气没那么大的扎卡
,是药厂奇迹的Deep Lying Playmaker(拖后组织核心):
再往下,纽卡的乔灵顿,会前插作为接应性出球点串联和持球推进。
热刺的本坦库尔
,组织能力弱点,但是也会去进攻三区的肋部接应。
防守好是一个卖点,但是现代的顶级球员不能有非常明显的弱点——不然就会被针对,作为突破口重点打击。
所以现在,在战术整体性更强,越发团队的现代足球里,纯防守型后腰在顶级联赛里已经被淘汰了。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